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也是代表人物。
该主义研究的也是意识,他们将人的心理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部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能够被觉察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即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重点研究的对象;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人的心理就好比是一座冰山,意识只是浮于表面的冰山一角,而冰山的大部分都是隐藏在水里的“无意识”。
2.弗洛伊德主张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构成。
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与生俱来。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危及人格的发展。
3.弗洛伊德主张性欲论,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口唇期(0一1岁)也称口欲期、口腔期。该阶段原始欲力(力比多)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并因此感到快乐。如果未得到满足,成人阶段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如贪吃、酗酒、吸烟等行为表现及悲观、依赖、苛求等性格。)
第二阶段:肛门期(1一3岁)也称肛欲期。该阶段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培养孩子对排便的控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阶段:性器期(3一6岁)也叫生殖器期、俄狄浦斯期。该阶段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认识到两性之间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出现“恋父”“恋母”情结,也因此是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前三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为成年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他主张,人格的最初形成应是在5岁左右。
第四阶段:潜伏期(6岁一青春期)。该阶段因道德感、美感、羞耻心等心理力量的发展,和儿童兴趣的拓展,原始欲力呈现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处于潜伏状态。对性缺乏兴趣,男女儿童情感上较疏远。性的冲动转向自然、体育、歌舞、艺术等方面。
第五阶段:生殖期(青春期一成年)也叫两性期。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达到成熟。
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的第二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