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PAGAR)
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与个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均有紧密联系。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是一种以主观的方式来探讨病人对本身家庭功能满意程度的工具。该问卷1978年由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Smilkstein医师根据家庭功能的特征设计的,其特点是简单、快捷,能在很短的时间(约5分钟)内,使青少年以上的任何年龄组的受测试者对自己家庭的功能进行主观的、量化的评价。
该量表评价家庭适应度(Adaptation)、合作度(Partnership)、成长度(Growth)、情感度(Affection)、亲密度(Resolve)五个方面,因而又简称为家庭APGAR问卷。
该问卷在国外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和医疗服务中,用于筛选功能有障碍的家庭,进行适宜的家庭咨询和治疗。国内研究报告资料尚较少,1995年吕繁介绍,1999年报告用于脑血管病病人家庭功能的研究。
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又称家庭功能评估表,是用来检测家庭功能的问卷,是自我报告法中比较简便的一种,反映了家庭成员对家庭功能的主观满意度。共五个题目,每个题目代表一项家庭功能,简称PAGAR问卷。
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PAGAR)介绍:
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PAGAR)
■量表简介:
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又称家庭功能评估表,是用来检测家庭功能的问卷,是自我报告法中比较简便的种,反映了个别家庭成员对家庭功能的主观满意度。共五个题目,每个题目代表一项家庭功能,简称PAGAR问卷。
由于回答的问题少,评分容易,可以粗略、快速地评价家庭功能。
五个部分为:
1.适应度(Adaptation):家庭遭遇危机时,利用家庭内、外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度(Partnership) :家庭成员分担责任和共同做出决定的程度。3.成熟度(Growth):家庭成员通过相互支持所达到的身心成熟程度和自我实现的程度4.情感度(Affection):家庭成员相爱的程度。5.亲密度(Resolve) :家庭成员间共享相聚时光、金钱和空间的程度。
■题量时间:5题,平均用时约3分钟。
■报告解读:
本量表主要用于测查被试者对家庭功能的满意度,结果有好坏之分,预警反映被试者的家庭功能存在严重的障碍,当然者不反映是否具有心理问题,如需深入了解报告,请联系主管心理师获取更详细的报告解读和心理调适建议。
本量表特别提醒:严禁将本测评原始报告直接呈现或告知给未成年被试。未经被试或其监护人同意,严禁将本测评报告内容透漏给主管心理师外的其他人员。
0-3分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4-6分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7-10分家庭功能良好。■因子柱状图样例:
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PAGAR)柱状图
■适用对象:
适用于16岁以上人群,是用来检测家庭功能的问卷,是自我报告法中比较简便的一种,反映了个别家庭成员对家庭功能的主观满意度。
家庭关怀度指数(Family APGAR index, APGAR)
下面是有关你与家人关系状态的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然后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考。
1.当我遇到问题时,可以从家人得到满意的帮助
经常这样
有时这样
几乎很少
2.我很满意家人与我讨论各种事情以及分担问题的方式
经常这样
有时这样
几乎很少
3.当我希望从事新的活动或发展时,家人都能接受且给予支持
经常这样
有时这样
几乎很少
4.我很满意家人对我的情绪(喜、怒、哀、乐)表示关心和爱护的方式
经常这样
有时这样
几乎很少
5.我很满意家人与我共度时光的方式
经常这样
有时这样
几乎很少
注:
1、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量表即APGAR量表,是Smilkstein(1978年)设计出的检测家庭功能的问卷,是自我报告法中比较简便的一种,主要是用来测量家庭成员对家庭功能的主观满意度。因为问题较少,评分容易,可以粗略、快速地评价家庭功能,因而比较适宜在基层工作中使用。
该量表报告用于有心理行为问题的中学生、大学生,糖尿病、心肌梗死、癌症、手术病人的家庭功能评价,并逐步推广至全科医学中的家庭治疗指导工作。国内吕繁应用报告,家庭APGAR问卷的特点是简单、快捷、能在短时间内,使青少年以上年龄组的受测试者对自己家庭的功能进行评价,医生据此可指出家庭问题存在的可能层次。推广应用,可促进家庭为单位保健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参考文献:
吕繁,曾光。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测量脑血管病病人家庭功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222,19(11):987
Wang G, Yi X, Fan H, Cheng H. Anxiety and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 receiv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ultiple mediating roles of hope and family function.Sci Rep. 2024 Jul 2;14(1):15073. doi: 10.1038/s41598-024-65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