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主流的四大心理学派,有精神分析、行为认知、家庭治疗以及人本主义。不同的来访者有不同的求助动机、成长经历、人格水平、家庭背景以及经济条件。因此不同的来访者可能适合不同的流派的治疗师,甚至同一个来访者在不同阶段,可能也会不同。
四大主流的心理学派理论框架不同,焦点也不同。当然对治疗师的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对来访者而言可能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也通过了三个时期的演变,在最早期,弗洛伊德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情绪宣泄。后来发现这种方法对有一些患者没有效果,第二个阶段,弗洛伊德通过按住患者的额头,通过强制性植入的催眠,为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第三个阶段,弗洛伊德提出自由联想,躺椅分析技术,对梦的解析。这个阶段也叫做经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提出第一定位理论和第二定位理论。第一定位理论研究意识、前意识以及潜意识。第二定位理论研究本我、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的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本我与超我协调之后出口就是自我。也有一些可能没有办法完成协调,就会把愿望压抑进了潜意识。有可能会通过梦,也有可能产生神经症性冲突,甚至出现躯体化的症状。
因此,精神分析治疗聚焦在来访者的潜意识,需要更多理解影响来访者神经症性重复的潜意识因素。那又如何来洞察来访者的潜意识呢?通过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反移情。为了避免治疗师自己太多议题,而激发治疗师的移情。所以,治疗师必须要进行长期的个人体验。
行为认知治疗的创始人贝克。聚焦在来访者的行为、认知、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来访者对事物的认知,来调整来访者的情感和行为,同时,情感的改变,也会影响来访者的认知和行为,行为的改变,也会影响来访者的认知和情感。因此行为、认知、情感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行为认知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识别来访者的自动化思维。通过挖掘来访者的中间信念以及核心信念,调整来访者的对人事物的认知。
家庭治疗的创始人是阿克曼和杰克逊,治疗师的焦点会放在整个家庭,所有的家庭成员作为一个治疗单元。家庭治疗的要求就是每一次治疗,家庭成员都需要出席。
人本主义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代表人物是罗杰斯。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理论叫做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强调自我理论。总的来说人本主义比较讲究以来访者为中心,会给人很温暖的感觉。
精神分析需要个人体验,需要匿名中立节制,心理治疗持续的时间会很漫长。行为认知、家庭治疗、人本主义的治疗师都没有个人体验的要求。如果一个治疗师面对来访者时自己滔滔不绝,停不下来,那就不适合做精神分析,可能适合做行为认知给建议。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有些做精神分析的治疗师会有一些人本的影子,有些家庭治疗的治疗师可能会运用一些动力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