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认为某些事物会是什么样子后,自身的态度,言语以及其他的行为表现,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了某些他们认为会发生的事情最终会发生。例如一些偏执的人由于他们总是偏执的认为此人对他们有敌意,所以他们总是偏激的认为别人对他们有负面的语言行为,最终他人的表现会让这类人认为他们起初的想法是对的
——出自加拿大心理咨询师孙旻舟
关于自证预言消极和积极的两方面
1948年,罗伯特·默顿提出了“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概念:对情景的虚假定义引起了一系列新的行为,这些行为使得最初的虚假情景成为现实。
很多时候,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就是一面镜子。善良还是丑陋,都由我们自己的内心投射所决定。
我们把这个概念对应到主角游戏里理解,游戏的角色 场景和结果就是我们构建出来的虚假场景。
而我们为实现显示目标所克服的种种困难、所做的各种努力,就是一系列新的行为
最终我们通过“主角游戏”实现了现实目标,也就是所谓的虚假情景成为现实。
这场构建也会改变事情结果的走向。
比如:一个人面对一些考试或者是答辩,排练了那么多次,我们对答辩的流程已经很熟悉了,下周的答辩肯定可以顺利完成!怀着这样的心态,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反之,如果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紧张,害怕自己做不好或者答不出来,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随着我们的紧张,害怕,本来会的反而不会了。
这两种不同的表现便是自证预言里的消极和积极地两个部分
了解了自证预言,我们怎么运用到生活和工作里呢?
比如,一个学生因为一次考试失利,便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于是放弃了努力,结果成绩越来越差,最终验证了自己的“预言”。又或者,一个创业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坚信自己的项目能够成功,于是他全力以赴,不畏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你的内心笃定一件事情,你的情绪就会顺应你的内心,那么你总会找到去证实你预言的细节,最后的结果也会变成你内心所想。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书中,苍鹭和蛤蟆先生的对话:
蛤蟆先生:“你认为我会好起来么?”
苍鹭医生:“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也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但一切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你,能帮助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当蛤蟆先生责怪身边的人如何误解,让自己不开心的时候,苍鹭先生点破了他最大的谎言:
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自己选择了让自己不快乐。
“这件事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大脑中的潜意识回传打给我们一些坏消息,告诉我们这件事“一定要做好,必须要做好,不然会怎么怎么样”于是提前预设了不好的 结果必然是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但研究证明:积极的自证预言会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目标,来创造出自己相信的事情。当我们的脑海中出现消极的预判时,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想象,在平行时空里,有另外一个的你,用积极的态度,经历着这件事的另外一种可能。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的每一步都是在向自己的最终目标靠拢,因为我们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和导演。
永远记住,现实和社会独有的规则,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我自己创造我自己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