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校园危机干预

   2024-07-05 IP属地 河南00
核心提示:校园危机干预每年全球估计有703,000人自杀死亡,每4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2019年,超过每100个死亡中就有1.3%(超过1人)是自杀

校园危机干预

每年全球估计有703,000人自杀死亡,每4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

-2019年,超过每100个死亡中就有1.3%(超过1人)是自杀造成的。

全球男性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多。

超过一半(58%)的自杀死亡发生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

-曾有过自杀企图的人是最有可能再次自杀的高风险人群。

在全球范围内,自杀是15-29岁人群的第四大死亡原因。

-自杀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然而2019年全球超过四分之三(77%)的自杀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尽管大多数自杀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最高的年龄标准化自杀率(每10万人中10.9人)却出现在高收入国家

            ——以下内容参考加拿大心理咨询师孙旻舟编写内容

作为一名中小学心理老师,你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最重要、最棘手的工作就是处理校园危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及时的干预和支持。今天,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应对校园危机,并成为学生们的坚强后盾。

校园危机是指在学校环境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或心理困扰,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家庭问题

父母之间不和,家庭环境紧张:学生的成绩可能突然下降,出现旷课、逃课等问题。

父母要求严格,父母的的情绪不稳定:学生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沮丧,亦或是自卑,抑郁等。

父母关注不够,缺少关爱:学生可能在学校中遭受同学的排斥或欺凌,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二、 学业压力

身心疲惫:学生可能出现精神疲惫、身体疲惫的症状,长时间紧张学习导致身心俱疲。

焦虑抑郁:学生可能因无法应对学业压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学习和生活品质。

逃避行为:学生可能采取逃避学校、逃课等行为,试图摆脱学业压力,导致学业和社交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三、 社交困难和欺凌

孤立无助感:学生可能因内向、羞涩、自卑等性格特点而在社交中遇到困难,感到孤立和无助。

身心受创:学生可能遭受同学的欺凌和排斥,导致身心受到伤害,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创伤。

逃避社交:学生可能因为遭受欺凌而逃避社交场合,影响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形成。

如何识别自杀信号?

语⾔信号

- 带有遗嘱性质的语⾔

- 开始讨论⽣死的问题

- 直接/间接表达⾃杀倾向

认知和⾏为信号 

情绪和感受的突然变化

-表达出强烈的绝望感

- 性情突然转变 

认知和⾏为信号

-将⾃⼰珍视的东西送⼈。

-准备相关⾃杀物品,⽐如药,炭等。

-⽣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如:

 -突然不上学

 -睡眠饮⾷习惯改变。

-突然做很多危险的⾏为,⽐如:

 - ⼤量的物质使⽤:⼤量饮酒等

 - 行事鲁莽等。

- ⾃我隔离

自杀是有一个过程的:一个人经历了对自己打击很大的事情—在认知行为,感受,乃至身体上受到很大冲击—整体心态消沉 —产⽣⾃杀想法—开始思考自杀计划—最终尝试自杀或者自杀成功。。。的因果过程。在此期间自杀者会反复地经历自杀的绝望瞬间,什么是⾃杀者的绝望?绝望就是即便有希望也感受不到。帮助他们看到希望,和创造希望是关键。

面对自杀者的绝望,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

保持对话,认真倾听:让轻生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寻找转折点:在⾯对⼈⽣困难⽆法承受想⼀死了之时,⾃以为完全⽆解的现实,但

实际可以有解决可能性的地⽅。倾听是第一要素,允许表达,然后探寻“不死”或者“目前不死”的可能性

询问当下的状态是否受药物或者物质影响,是否处于危险的境地。拿⾛⾃杀物品,远离

⾃杀区域

寻求进一步的帮助:当前最合适的安全的去处,尽可能有他⼈陪。讨论寻求帮助的计划。确认计划并且跟进。

校园危机干预的关键:

综合评估能力;在此过程收集信息、评估风险因素,以及风险等级。

危机干预技能;情绪疏导:针对学生的情绪问题,采用情绪疏导技巧,如倾听、理解、共情等,帮助学生释放情绪、缓解压力。

行为管理:针对学生的行为问题,采用行为管理技巧,如行为认知疗法、行为改变技巧等,引导学生调整不良行为,培养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

家庭辅导:针对学生的家庭问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协商,共同制定家庭辅导方案,为学生提供家庭支持和关爱。

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与学校的其他老师和相关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调,关注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共同制定和执行支持计划。

资源和力量支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力量,如兼职心理咨询师、任课老师等,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团队建设:积极参与学校的团队建设活动,加强团队合作和凝聚力,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而努力。

心理危机干预不应仅仅是一次性的援助,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紧急情况解除以后,心理危机干预者应跟进个人的进展,并进一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逐渐恢复并建立强大的应对机制。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文章
  • xinlipa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13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