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是指婚姻进入第七年时,人们可能对婚后生活的平淡规律感到无聊乏味,而经历外遇等危机的考验。“痒”即不舒服之意。 这个考验是感情中的转捩点,一旦成功,感情便能朝向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则可能二人分道扬镳、分崩离析,最终可能导致感情解体、劳燕分飞。
“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是当年玛丽莲·梦露出演电影《七年之痒》,大家记住了这个有关爱情和婚姻的诅咒。人们多用它来描述感情生活从热恋、婚姻,到无趣、疲惫,直至最后逃离的心态。那么,这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曾提出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成分:亲密、激情与承诺,这三个成分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它们以不同的比例相结合,会得到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而三角形的面积则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随着日常生活中的不断磨合,三种成分或增或减,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发生改变,能够完整包含亲密、激情与承诺三种成分的爱情三角形,婚姻会保持稳定。反之,一旦其中任意一方锐减,婚姻就有可能遭遇“七年之痒”。
另外,有中国学者认为,“婚姻是一种社会契约”,七年之痒之所以是七年,更多是一个统计数字。结婚后夫妻双方会有一个磨合期,五到十年各自不等,而七年恰巧处于中间位置,此时,正好是家庭和事业的成熟阶段,夫妻双方有机会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一旦发现现有的生活状态不符合先前的婚姻预期或者已经产生厌倦心理,就容易分手或者离婚。
如果婚姻生活是一湖碧水,“七年之庠”只是上面泛起的一圈涟漪。对此,婚前预防与期望调整很重要,恋爱双方要明确:结婚只是更为现实地生活。
ps:如果你的婚姻出现冷暴力或者危机,联系郑道心理工作室心理专家可以获得最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