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婚姻的,是神话还是心理学技巧

   2024-03-30 IP属地 河南懂爱心理00
核心提示:    我们看见珊妮姊妹过去多年来和她弟兄之间的磕磕碰碰,彼此伤害,到后来关系挽回并渐渐进入合一,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花俏的花招或秘诀,就是很单纯的,专心讨主喜悦。这正是一个被圣灵重生的人,转向神之后一定会经历的改变大能。这样的改变大能,不是心理学所能提供的。这样的大能,不但是为他们夫妇预备的,也是为…
拯救婚姻的,是神话还是心理学技巧

    我们看见珊妮姊妹过去多年来和她弟兄之间的磕磕碰碰,彼此伤害,到后来关系挽回并渐渐进入合一,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花俏的花招或秘诀,就是很单纯的,专心讨主喜悦。这正是一个被圣灵重生的人,转向神之后一定会经历的改变大能。这样的改变大能,不是心理学所能提供的。这样的大能,不但是为他们夫妇预备的,也是为每个真属于主,里面有圣灵内住的人所预备的。
 
    婚姻问题说穿了是两个人里头自私欲望的斗争。作丈夫的凡事想着怎样满足自己的情欲,妻子也盼望配偶尽可能来讨自己的喜悦;如果彼此双方没有委身于取悦基督,学习再多的婚姻理论和沟通技巧,也只会拿来作为彼此索取的武器,最终都不能解决婚姻问题。
 
    一位多年做圣经辅导、写了许多辅导丛书的作者保罗·区普曾经说过:“婚姻中爱的合一,并不是根基于浪漫,而是根基于敬拜。” 实在是真知灼见。所谓的敬拜一定牵涉到人内心真正取悦的对象。如果在婚姻关系里的人总是只想着讨自己的喜悦,他敬拜的对象说穿了就是自己。因此,对每个属于基督的人来说,我们的婚姻中最应该问的问题不再是“我们两个彼此爱得够不够?”而应该是问, “我们两个有没有真正地在实际生活中,在每个处境中敬拜主,持续地对耶稣基督忠诚?处处想着讨主喜悦?”
 
    今天教会婚姻辅导事工里,最大的危机之一是,很多基督徒丧失了对基督的忠诚,也不相信专心依靠取悦主才是夫妻彼此进入合一的关键。殊不知不少基督徒群体开办的辅导和婚姻课程,就是以世俗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作为主轴,但会铺上薄薄一层圣经的话;而整体的内容却是脱离信仰实质的,这些教人“怎样做”的课程,或是眼下流行的所谓“情感教练”,所关注的主要是个人的满足和感受,而不是取悦基督和荣耀基督。可惜的是,许多基督徒,包括牧者都趋之若鹜。甚至现在神学院纷纷开办许多以世俗心理学为本的辅导课程。
 
    这些根基于自我救赎的人本路线,虽然有部分的道理,但由于他们对人的看法,完全欠缺圣经所启示的“人心比万物都诡诈”的深度,忽略了罪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往往会诡诈的把所学的拿来作为索取和要求对方的武器。因此操作这些心理学理论的结果,对某些人来说,难免就会产生副作用。
 
    就像珊妮姐妹见证里提到的,学了爱的五种语言之后,她就期望丈夫散步时都会主动来拉自己的手。但她弟兄却经常没有满足她的期望,这使得她常常怒火填胸,据此下结论说弟兄根本就不爱她!
 
    可见,人如果不先来到基督的十架前对付自己心中那种凡事取悦自己的罪性,不管什么爱的五种语言,存款提款,还是心理按钮,学得越多,怨恨越多;学得越勤,失望越大。
 
    请大家牢记,只要不是根基于圣经全备真理的,虽有部分的道理,但一定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
 
    再举心理按钮理论来说。这个理论是说有时我们会因为对方无意间的一句话,一个表情或者一个行为而暴跳如雷。这多半是因为对方按到了我们的心理按钮。每个人的心理按钮都不同。有的人怕被冤枉,有的人讨厌不公平,有的人怕被冷落,有的人怕被别人讲没用,有的人怕在外人面前没面子,有的人怕不被接纳……反正只要别人一碰触到你的心理按钮,你就容易发飙,生气,或者难过得想跳井,烧炭。
 
    心理按钮理论的出发点,一来劝诫人不要去随便按碰配偶的按钮,二来鼓励人去省察自己容易被激怒的原因,提醒人不强求别人不来按我们的心理按钮,不能命令别人说:“你不许让我难受!”人要做的永远是改变自己,减少自己的心理按钮,要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负责。
 
    这些话有道理,挺不错的是吧?但问题来了!人要改变自己,减少自己心里按钮的力量从何而来?可不是又回到要靠自己修心养性,走自救的道路了吗?如果基督徒也去跟世人一样去搞这套,不就是把基督和福音抛开,也是要靠自我来救赎吗?
 
    在姐妹的见证里,丈夫打电话约女儿吃饭,爆发了吵架事件。其中一位辅导同事来劝导她说:“珊妮,我相信你不是故意打断他的讲话,但你知道老公身上的心理按钮是什么吗?”
 
    她丈夫一听机会来了,马上义正言辞地表白:“我的心里按钮就是最讨厌不被人尊重!”
 
    你发现没有?本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按钮的,现在知道了,立刻就会抓住“我有这个心里按钮”来控诉对方的错,反而变成轻易发怒。最后你发现,操练的结果跟圣经所教导的“不轻易发怒,不求自己的益处”的真理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心理学家们并不是从造人的上帝的权威启示来思考人的问题和出路,以致他们层出不穷所提出的婚姻理论都是建立在 “人有行善能力”的这个自我能救赎的信念上。他们不相信人生来就有罪性,因此不相信人需要基督福音的救赎。所以基本上就会流于哲理和自救。
 
    心理学对解决婚姻的思考就跟哲学家思考人生问题和出路一样,众说纷纭。事实上心理学从公元前322年开始,一直是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根据维基百科,直到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间心理实验室之后,心理学才从哲学领域独立出来。换句话说,心理学有长达2,200多年是属于哲学,成为独立研究的学科才不过138年的历史。
 
    认识这一点对教会传道人和盼望在婚姻这方面服事教会的肢体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牵涉到基督徒怎么定位心理学以及它在教会里的角色问题。今天有华人神学院引进心理学不同派别的理论,让神学生学这些将来作为牧养弟兄姐妹婚姻关系的核心信念。教会的平信徒也因为是神学院开的课就照单全收。坦白地说,教会把社会所推崇的心理学引进教会,正是加速教会世俗化的根源之一。
 
    关于哲学的定义,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曾说:“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罗素说哲学是诉诸于人的理性,并不是诉诸于权威,特别提到不诉诸于启示的权威。实际上心理学在哲学框架底下同样也不诉诸于圣经启示的权威,而完全是出于堕落的人的看法,那就肯定会有它的局限性和偏差。
 
    在大家熟悉的【互动百科】里提到西方心理学100多年的历史进程时,有这么一段描述:
 
    “这些学派分布广泛,遍布世界各国。真可谓学派林立、学说各异、百家争鸣、万帆争先。”   
 
    而维基百科里对各式各派的心理学理论也有一段结论式的阐述:“以上(不同)的学派都对现代心理学有深浅不一的影响,有些学派的理论内容可能已被推翻而只剩下一些名词还被延用于心理学之中,有些学派的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再度受到重视,因此心理学史是由不断的尝试错误与修正所累积下来的历史。”
 
    有些人抱着“得救靠基督,婚姻则要靠心理学”的信念,在神学院和教会里推动心理学,在网络微信上以基督徒的名义作情感教练,而实际上用的还是心理学那一套;还有教会里许许多多在婚姻、感情上祈望得到指引的弟兄姐妹,——其实我们首先要聆听、要铭记的,是保罗当日发出的警语:
 
    歌罗西2:8-9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
 
    这里的理学,原文,就是英文philosophy的希腊字根,也就是今天“哲学”这个词的来源。
 
    经文里“虚空的”,意指没有永存价值的。“妄言“,原文是指迷惑。整个意思就是说,这些哲学教训表面看似乎有些道理,因此很有迷惑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具备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的实质,也没有永存的价值,更无法让人得救,也无法使人敬虔爱主。
 
    经文还提到“不照着基督”,这是指他们打着基督徒的名义,但讲的却跟基督无关。而是“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讲的是以人为本的看法和理论。(见歌罗西注释
 
    结果呢?就把人给掳去了。表明所传讲的东西把人引诱离开真理,成为错谬的掳掠品。
 
    而心理学的理论,和哲学教训是同一人本路线,表面看似乎有些道理,但并不具备“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的实质,无法使人敬虔爱主,因此也就没有永存的价值。
 
    珊妮夫妇的见证让我们看见,他们婚姻关系转变的关键正是把心思意念从那些自救的理论、策略、方法、技巧上转移过来,单单注视基督的心意。让满足基督的心意成为自己的追求,以讨主喜悦取代了自己的在乎,成了他们夫妻婚姻改变的关键和出路。我亲爱的弟兄姐妹,信仰越纯粹越有力量,单单取悦基督就是出路。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13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