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睡前,闺蜜在我们微信群里发了篇文章。
粗粗看了下,便觉得心惊不已,内容大概是:
当婆婆的和做儿媳妇的住一起,矛盾一点一点地积累,终于爆发,两人大打出手,等到做丈夫的赶回来,已经伤的伤,哭的哭,血流一地……
想想这些年,为着跟婆婆住一起的事情,大家明里暗里不知道吐过多次苦水。
当婆婆的有当婆婆的委屈。
做儿媳的有做儿媳的委屈。
吃一起住一起,到底谁更委屈?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最有资格回答。
讲讲身边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枣。
结婚前,小枣一度幻想把婆婆处成自个儿亲妈。
结婚后,小枣一不小心把婆婆处成了头号仇敌。
这话真的没有夸张。
现实比言语来得惨痛多了。
想当年,小枣刚跟老公在一块儿的时候,我们这些身边的朋友都并不支持。
一来他没房没车,工作也还在起步阶段。
二来他是家里老大,底下还有个不成器的弟弟。
三来他妈妈,但凡打过一两次交道的人,都知道有多泼辣和厉害。
但小枣不信邪,铁了心地要嫁给这个一穷二白的男人。
同父母闹翻,随他从广州回到河南。
自安顿下来的那天起,便开始了没日没夜地打拼。
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俩那套小房子,完全是他们两口子一点一点拼下来的,没开口问父母要一分钱。
小枣觉得理所应当。
父母老了,辛苦一辈子了,他们想在这个城市有个自己的窝,再养育一个可爱的小孩,靠自己再正常不过。
可小枣没想到的事情是——
自己不仰仗做婆婆的能有什么物资上的支持,可做婆婆却话里话外还想让他们接济一下自己小儿子。
嫁到他们家三年,小枣该出钱的时候出钱,该出力的时候出力,其他时候没添过一点儿麻烦,直到后来怀孕,吐得昏天黑地,不得已才请了婆婆过来照顾。
结果老人家开口第一句就是:
家里一堆活儿呢!这回你不生个大胖小子可真对不住我。
用小枣的话来说:
我真的是一口气堵在嗓子眼,上不去,下不来。
早知道他们家重男轻女,不知道他们家这么重男轻女。
倘若说这还只是矛盾的第一步,那后来住一起之后发生的事情,才是真的令小枣觉得糟心又寒心:
大着肚子,加班回来的夜晚,想吃一碗西红柿打卤面,被婆婆一脸不满地埋怨;
生产在即的时候,还得隔三差五招待婆婆那些老家来的亲戚,稍有怠慢,婆婆便闹着吵着要回家;
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情是孩子出生时,因为胎位不正,母女俩都吃了亏,这边小枣伤口还没恢复,那边婆婆就开始念叨着生二胎的事情了……
那天的最后,小枣说:
住一起不到一年,就觉得头晕目眩。
有时候真觉得,嫁到他们家,简直受尽了委屈。
都说婚姻好不好,看婆婆知道,经历过了才知道这话半点儿也不假。
虽说一直以来,从老公那里受的委屈都并不多,可从婆婆那里受的委屈却根本无法忽视,日子久了,真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不会忍无可忍,连带着看他都一百个不顺眼。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李姨。
比起小枣那厉害泼辣的婆婆来,李姨着实有点儿唯唯诺诺。
打三十多岁时离婚起,到现在快二十个年头,李姨一直单着,一个人过。
这辈子活着,唯一的念想,就是和前夫生的那个儿子了。
可以说,李姨这一辈子的积蓄,都准备无怨无悔地花到儿子身上。
李姨也真的做到了:
儿子结婚的彩礼,李姨出了一半。
小两口那新家的房贷,李姨尽职尽责地供着。
孙子出生的费用,李姨二话没说掏了全部……
年纪大了,娘家没人了,在外漂泊了半辈子,李姨就盼着到老了,能回家乡,陪在儿子身边过两天舒坦日子。
住一块儿的这两三年,若说吃穿用度,李姨真的从来没花过他们的一分钱,平日里要啥买啥,缺啥添啥,就怕他们年轻人觉得要供个老的,还要养个小的,压力太大,心生不满。
周围熟悉情况的人,都调侃李姨住到儿子家,算是“带薪进组”,不仅不给他们添麻烦,还能处处帮衬到他们。
可当儿媳妇的却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不满意:
嫌李姨一把年纪了还打扮得花枝招展;
嫌李姨做菜口味太清淡,来来回回就那几样,没点新花样;
嫌李姨带孩子跟不上时代,连个普通话也说不像,给孩子口音都带偏了;
最让李姨难过的一件事是,去年亲家来了,说还没来他们小家住过,想待些日子再回去,可家里房间又不够,儿媳妇跟儿子一商量,最后决定让李姨先搬出去,上酒店去住一阵子。
李姨说自己那次,真的不夸张,差点儿就气出毛病来了——
合着出钱出力,眼巴巴地想融入他们的生活,到最后还是没能被接纳成为一家人。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大白。
大白的妈妈,我们都见过,是个雷厉风行的狠角色。
大白的媳妇,我们也了解,是个吃不得亏的小辣椒。
这俩但凡有点什么矛盾,那可真是酒精遇上火,易燃易爆炸。
而大白呢?妈妈和媳妇,谁也不敢得罪,这些年里,夹在中间和稀泥,常常是两边受气,两边挨呲儿。
自打他媳妇过门之后,那可真是,隔三差五得闹点小矛盾——
他妈热爱养生,饮食清淡,他媳妇长在川渝,无辣不欢,一张饭桌上吃饭,两人互相都瞧不上对方喜欢吃的东西;
他妈有点洁癖,最见不得房间凌乱,他媳妇随性惯了,被子不叠衣服乱扔,于是做婆婆的嫌儿媳妇邋遢,做儿媳妇的嫌婆婆多事;
他妈是人民教师,教小孩有自己的心得,他老婆搞艺术的,对小孩不想过多设限,两人为这事斗气,能斗得十天半月不说话……
一个房子里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别提多尴尬了。
这时候自然得靠大白从中周旋了,于是哄完妈,又去哄媳妇。
在他妈面前,一个劲地替他媳妇说好话。
在他媳妇面前,则一个劲地替他妈开脱。
结果当妈的觉得倍感伤心,感叹果然是儿大不由娘,当媳妇的觉得倍感委屈,婆婆不省心就算了,老公还不给力。
大白就跟块夹心饼干似的,被两边挤兑,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水深火热,战战兢兢。
那天的最后大白说:“看来以后还是得搬出去单过!不然这家早晚得过散。”
你看,这世间的问题,就是这样: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各有各的委屈,各有各的辛酸。
我见过从嫁过去起就受尽委屈的儿媳妇。
也见过付出所有仍然不被善待的婆婆。
还见过为婆媳问题苦恼不已的男人。
一切就如那句俗语所言:
婆媳问题常常会沦为家庭大战的导火索。
最终结果,不是鸡飞狗跳,就是公然散伙。
只是有人不幸,有人幸运,有人遇到的是对手,有人遇到的是盟友,有人为此破罐破摔,有人为此尽力修补。
无论怎么样,我相信——
对一个女人来说,嫁给谁,都不如嫁给幸福。
对一个男人来说,守护什么,都不如守护一个家。
快乐还是痛苦,幸福还是将就,各自心里一定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