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没,前两天小梁的老婆跑到公司来和他吵架了。“
”这么大的事当然听说了,这次好像都闹到要离婚了。”
两个女孩半压着声调在我身旁说道,一个扎着马尾,一个留有刘海。我在餐厅一角等朋友,她们就在我隔壁坐着。
马尾女孩问道,“小梁不是才结婚一两年吗,而且小梁人那么好,工作又上进,还总把老婆挂在嘴边,他们俩为啥吵架?”
“哎呦,还不是因为钱啊。小梁是农村出身的,过日子比较节俭,他老婆正好跟他相反,从小被爸妈惯着,要啥有啥,啥贵买啥,那天吵架别人拎的那个包就得一万多。小梁一个月才挣多少,不吵才怪呢。”
留着刘海的那个女孩话刚说完,扫了一眼四周,又继续压低嗓子补充道,“小梁这人太实在,他老婆一看就不是搭伙过日子的人,根本不合适,俩人离婚是迟早的事。”
是呀,你喜欢省,她喜欢花,你做事靠计划,她行动凭感觉,你觉得爱最伟大,她觉得钱更重要,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过不到一起的,就算能将就一辈子,也不过是慢慢把彼此埋葬的一生。
因为这段婚姻里的两个人,完全不在一个价值体系里。他的价值观里,消费首先要讲究实用,贵的未必是好的,但是一定是最先被排除的。你呢,买东西不求最好,只求最贵,要名牌不要性价比。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肯定是要出问题的,这不是他不爱你,只是彼此的不同的三观逼着你和对方进行蛮横对撞。
马薇薇在《奇葩说》里讲了一句话,我很喜欢,“有时候不是我们天生容易遇渣男,是彼此价值观不吻合,互相碾压,把对方都弄成了渣。”
日剧《四重奏》里,卷真纪被婆婆怀疑谋杀亲夫,因为她的丈夫已经失踪一年,但她对丈夫的失踪却漠不关心,像往常一样参加朋友聚会,还捡起了以前的爱好小提琴。
这要换做你是婆婆,估计也会觉得儿媳妇是幕后黑手,我儿子和你结婚多年,突然失踪了你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就在所有人觉得卷是凶手时,她的丈夫回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她们过去的回忆。两人的恋情始于丈夫的一见钟情,他见到卷的第一眼,就被对方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于是开始疯狂的追求,而卷也慢慢喜欢上了自己的丈夫。
他送她自己喜欢的诗集,她回赠自己喜欢的CD,两人还经常在西餐厅吃饭、在公园看孩子放风筝、去影院看电影,一切看上去和谐而又美好。
但结婚后,一切全变了。
为了家庭放弃小提琴事业的卷做起了全职太太,整天面对柴米油盐,这让崇尚浪漫的丈夫对她的好感消耗殆尽;
家附近新开了一家咖啡店,丈夫想和卷一起去,顺便散散步,卷却因为天气冷给拒绝了;
丈夫曾经送给卷的那本诗集,她偶然翻开,发现很无趣,还自言自语丈夫怎么会喜欢这种东西;
两个人一起看电影,她看得津津有味,但丈夫竟然在一边沉沉睡去……
越来越多的分歧,让两人最终走向了离婚。但,离婚并不代表谁错了,这只是因为她们在三观上没法统一。
有些人的生活只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够了,有些人的生活必须要有诗和远方,有些人喜欢原地不动的稳定,有些人则沉溺于奔波在路上的快感。
不同的三观,决定着不同的生活态度,有些人的婚姻幸福美满,那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对的时间,选择了和自己三观最为接近的那个人。
我有一个朋友,和老婆结婚7年,正逢七年之痒,每天闹得不可开交,但他们闹不是因为感情出了问题,而是在孩子的教育上。
朋友觉得孩子还小,应该有个自由轻松的童年,不主张早早地带孩子去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他老婆正好相反,觉得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绝对不能对孩子太过放纵,一时溺爱必将后悔一生。
于是,两个人每天就为孩子该不该去上这些课,争来争去。
也许你们可以很平稳地走过婚姻的前半截,但是孩子的出现就像分水岭,不同的教育观导致你们一个愿意给孩子前途,一个愿意给孩子快乐。
事实上都没有错,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却不能取得彼此的相信,反而这个问题成为了导火线,教育观不同就成了对彼此的否定。
虽然在一个家庭里,夫妻关系应该高于亲子关系,但是实际生活中,亲子关系却总是成为影响夫妻关系的最大因素。能不能摆脱这个问题的影响,就在于彼此对教育和人生的观念上是否一致。
我经常和朋友讲,你要判断一对夫妻过得是不是幸福,只需要看两点:
一、他们喜不喜欢聊天;
二、他们聊天的时候是笑多,还是吵嘴多。
如果两个人喜欢聊天并且聊天的时候笑容很多,那这两个人一定过得很幸福,因为所有的表象背后都是三观在支撑。有话聊,欢乐多,那么这两个人在三观上的契合度一定很高。
婚姻的意义在于一起经历和感受生活,而三观不合的婚姻恰恰是在给彼此带上枷锁,造成隔阂。
三观不同甚至对立的人,很难互相理解,两颗心会越走越远。你觉得重要的东西他觉得没有意义,而一直否定你;他坚持的东西你觉得没有必要,而一直嫌弃他。既然无法互相理解,更别提互相支持。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最牢靠的婚姻关系,不是怦然心动,风花雪月,而是思想深处的三观的匹配,婚姻找的不是最心动的人,而是最合适的人。
如果两个人三观互相对立,又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对方做出改变,那就只能等着生活把你们都秒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