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十分熟悉自己的长相,
因此,看见其他拥有类似特征的人,
也有可能因为熟悉而增加好感。
2016年,布朗纳决定接受DNA检测。他并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因为自己和当时的男友长得实在太像,从发色、肤色到面部表情皆是如此;数年来,许多人也说两人看起来像是亲戚。为了让自己安心,她得确认两人没有血缘关係,因为她是在婴儿时期被双亲收养。
26岁的布朗纳还记得,“那时,我们心底都会想,‘虽然机率很小,但如果我们真的有亲戚关系呢?’实在太多人这么说,让我们没办法不担心。”事后证明,他们白担心了一场,两人也在去年结婚。
类似伴侣夫妻脸的话题,让心理学界也深感着迷。
1987年,密西根大学的科学家决定研究随着时间越来越像的结婚伴侣,至今也还是有科学家会引用他们的理论:数十年来共享情绪,带来相似的皱纹和表情,也使得两人更加相像。
不过,为何会有这么多长相相似的人在一起?
虽有“不是冤家不聚头”之说,社会心理学家莱米勒表示,许多人会受到让他们感到熟悉的人吸引,但这很可能是种下意识的过程。
莱米勒指出,以亲密关系而言,某些特质适合两人相反,例如主导和顺从,但大体而言,即使我们并不自知,“我们熟悉的事物,通常就是我们喜欢、会吸引我们的事物。”
这个现象也会延伸至外貌。每个人都十分熟悉自己的长相,因此,看见其他拥有类似特征的人,也有可能因为熟悉而增加好感。
▲ 每个人都十分熟悉自己的长相,因此,看见其他拥有类似特征的人,也有可能因为熟悉而增加好感。
一项心理研究证实了这个说法。研究者请受测者观看另一半的脸部照片,但这些脸部经过修改,放进了其他人的脸部特征,可能出自陌生人的脸,也可能出自受测者自己的脸。男性和女性受测者都认为,放入自身特征的脸庞最有吸引力。
早年间的混血儿研究发现,混血儿容易受到与家长(不分性别)相似的人吸引,也比较容易与这样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莱米勒表示,这种对家长的偏好可能有些吓人,但其实没有问题,甚至不太令人意外;这很可能是种完全下意识的过程,因为我们会自然地将令人自在和吸引力联想在一起,“这些特质可能会让人觉得安心,因为你对它们很熟悉。”
许多研究发现,伴侣之间的基因相似程度通常高于陌生人,从身高到教育程度等预测因子都具相似性。
还有一些初期证据显示,人可能会受到拥有相似先祖的人吸引,至少对白种人伴侣来说是如此,因为大多数早期研究是以白人为焦点。这些倾向也都确实有可能是夫妻脸的成因。
斯坦福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杜明格曾经研究过伴侣间和朋友间的基因相似性;他表示,基因相似的人,通常是因为社会、文化和环境上的共同之处而找到对方。
杜明格表示,“可能是基因相似性使人身处相似环境,也可能是其他会使人身处相似环境的因素,与基因相似性具有关连性。一旦你身处这些环境”──例如某间大学或某个住宅区──“你也会在那里寻找另一半。”
但莱米勒表示,婚姻和约会模式持续变化之际,夫妻脸现象是否会在接下来几年消退,实在难以预测,主因即为吸引力的来源一向难以确知:
“吸引力是种非常复杂的现象,牵涉了非常多因素。相似性或许一开始会让某个人吸引你,但那不代表你们会拥有快乐的亲密关系。吸引力并不容易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