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代际模型 Transgenerational Models
主要由鲍文开创的家庭系统理论,对家庭治疗持代际观点并以自然系统观(其中,人类的行为被看成是一个进化过程的结果以及生命系统的一种类型)为基础。 作为家庭治疗领域的主要理论家,鲍文吧家庭概念化为一个情绪关系系统,并提出了8个相互连锁的概念来解释发生在核心家庭和大家庭之间的情绪过程。
这8个连锁概念包括自我分化、三角关系、核心家庭情绪系统、家庭投射过程、情绪阻断、多代传递过程,同胞地位和社会退行。慢性焦虑被看作是自然界不可避免的部分;当家庭试图平衡整体感和分化时,焦虑便由上几代传递下来。
大多数家庭治疗的先驱者是实用主义者,关注行动多于顿悟,关注技巧多于理论。Bowen则是个例外。他总是更倾向于将系统理论作为一种思考方式,而不是一种干预方法。
Bowen认为,我们情感生活的自主性要小于我们的想象。大多数人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依赖、更加关注关系之间的互动。Bowen的系统理论说明家庭作为一个跨代关系网络怎样通过六个相互联系的概念联结起来:自我分化、三角化、核心家庭的情感过程、家庭投射过程、代际传递过程和手足位置。1970年代,Bowen(1976)增加了两个其他概念:情感阻断(emotional cutoff)和社会情感过程(societal emotional process)。
■ 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是Bowen理论的核心,既是心灵的也是人际的概念。与自我力量(ego strength)类似,分化具有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而不是对内在和外在的情感压力自发地作出反应(Kerr和Bowen,1988)。即使面对焦虑,也能很灵活和行动自如。
不自我分化的人们非常容易变得情绪化、失去自我控制。他们的生活完全受周围人对其反应所驱使。分化的自我可以平衡想法和感受,既有强烈的情感和自发性,也有抵制外来情绪推动力的自我控制。与此相反,不自我分化的人们倾向于情绪化,对其他人不是顺从,就是逆反。他们没有独立的自我,相反容易将自己的感受与其他人融合(fusion)。他们发现很难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尤其是面对令人焦虑的事件时。如果问他们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自己的感受;问他们相信什么,他们可能会说那些他听到的。他们不是同意你所说的一切,就是每件事情都要和你争论。与之相反,自我分化的人面对事件有自己明确的立场,决定自己相信什么并按照信念去做。
Guerin将分化定义为将个人从家庭的情绪混乱中部分解放出来的过程。分析自己的角色,积极参与关系系统,而不是将所有问题都怪罪到其他人身上或从不反省自己,才能真正从关系中解放出来。Guerin运用了功能的适应层次(adaptive level of functioning)去定义和评估压力下持续应对功能的能力。功能的适应层次指的是面对情绪压力的时候使得意识客观化并采取理性行动的能力。
■ 情感三角
此刻花一分钟去思考一下你生活中最为困难的关系。实际上,这些关系绝大多数涉及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实际上,所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都笼罩着第三方的阴影:亲戚、朋友甚至是记忆。
三角化行为的主要影响就是焦虑(anxiety)。一旦焦虑上升,人们就更需要情感的紧密———或者说,为了应对来自他方的压力,就需要更多的距离。他们越多感到焦虑,就越发不能容忍他人,差异也会越发将其推向两极。
当两个人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渐渐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谈、不能碰的。一谈一碰,准保会发脾气、伤感情。可是,他们要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通常最后,一方或者双方都会寻求其他人的同情。第三方卷入了冲突,要不试图解决问题,要不偏袒某一方。如果第三方只是暂时卷入或迫使双方迅速解决问题,那么三角化不会固定。但是如果第三方长期卷入,三角化就会变成关系固定的一部分。
第三方的卷入,将一条直线变成一个三角,自然降低焦虑。例如,妻子因为丈夫的疏远而难过,可能转而将关注力都倾注在女儿身上。于是,三角形成,妻子将本该投注到婚姻中的能量都转移到孩子那里。妻子花很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丈夫自然不需要去做那些他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久而久之,丈夫和妻子就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发展他们可以分享的兴趣,也会降低孩子的独立性。
Guerin这样区分三角(triangles)和三角化(triangulation),前者是个稳定的结构,后者是一个反应的过程。在三角化的过程中,对夫妻之间的焦虑相当敏感的第三方进入关系之中,带来安心或者平息事态。“例如,有这样一个四口之家,父母、女儿和儿子,父母关系紧张、时有冲突,大女儿为缓解父母之间的紧张,分别和双方谈话,或者总是和她能有所影响的一位父母交谈。同时,小儿子可能吸纳了父母之间的紧张并诉诸于反社会行为。他的这一行为必然使得父母亲可能联合起来去解决儿子的问题。”(Guerinetal.,1987,p.62)
一些三角看起来单纯,我们几乎不觉得它的破坏性。大多数父母总是忍不住在孩子面前抱怨配偶。“你妈妈总是迟到!”“你爸爸从来不让别人开车!”这些交流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它们使得三角问题成为一种习惯,并破坏了原有的关系。三角化使得冲突冻结。不是说抱怨或者寻求安慰是不对的,但是三角变成了长期转移方向的话就会破坏原有的关系。许多家庭问题是三角的,这也说明从二元角度看问题的效果有限。教育妈妈如何约束孩子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因为丈夫的情感疏远,她投入过多的精力在孩子上面。
■ 核心家庭的情感过程
这个概念针对的是家庭中的情绪力量呈现重复的模式。Bowen最初使用不分化的家庭混乱(undifferentiated family egomass)来说明家庭中过多的情绪反应和融合。失去与原生家庭的分化导致与父母的情感阻断,后来会导致婚姻中的情感融合,因为拥有较少情感资源的人会将所有的需要投射在对方身上。因为新的融合是不稳定的,它会倾向于造成以下几个结果:(1)伴侣之间的反应的情感距离;(2)一方的身体或者情绪功能障碍;(3)婚姻冲突;(4)将问题投射到一个或多个孩子上。这些问题的强度和很多因素相关:不自我分化的程度、原生家庭情感阻断以及系统的压力状况。
■ 家庭投射过程
这是父母将他们之间缺乏区分的状态传递给子女的过程。夫妻的情感融合造成压力,导致冲突、情感的疏远以及相互之间功能太强或者失去功能。最通常的例子是如果丈夫从小和父母、兄弟姐妹的情感是阻断的,他会和妻子保持一段距离。妻子会倾向于将所有关注都放在孩子身上。因为被丈夫距在咫尺之外,会变得焦虑而依附孩子,尤其集中关注某个特殊的孩子。可能是长子或长女,也可能是最小的孩子,也可能是长得最像父母的孩子。这种依附不同于爱心的关注,它是焦虑的、缠结的关注。既然妻子的行为可以降低自己的焦虑,丈夫也接受妻子将过多关注倾注给孩子,相应地,加强了母子之间的纠缠夫妻之间的疏远。
投射过程的结果是孩子和母亲相依为命,造成了最小程度的自我分化,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变得非常脆弱。这并不意味着情感功能的模式造成了身体或情感的功能障碍;它意味着家庭情感过程对个人能力的主要影响让个人陷入失去功能状态、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母亲将越多的焦虑聚焦在孩子上,孩子自身就越难发挥出功能。这种延缓发展鼓励母亲更加护住孩子,分散了自己的焦虑但是阻碍了孩子的情绪发展。
■ 跨代传递过程
这个概念说明了长期的焦虑跨代传递过程。在每一代中,与家庭融合投入程度最高的孩子,自我分化的水平最低(造成长期的焦虑)。与此相反的是,投入最低的孩子,自我分化水平较高(焦虑程度较低)。
当一个人(第二代)比他的父母分化程度低时,他就会和父母一样,选择一个类似分化程度的女子为妻。两个人在新家庭中建立起情感气氛并将孩子置于这种气氛之中。如果这对夫妻的自我分化程度低于他们的父母,那么新家庭的焦虑程度就会变得更高。因为有更多的焦虑,束缚机制(婚姻冲突、夫妻失调、孩子问题)在这一代就会比上一代更加严重。焦虑注定了每一个第三代孩子的情感分离程度。如果很多焦虑聚集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就没有能力调节自己的情绪并成长一个成熟快乐的人。如果焦虑越少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就越容易产生与父母不同的自我分化。于是,Bowen理论不仅是在说过去影响现在,而是在说情感过程也是可以代际传递的。
父母的焦虑侵入孩子,给他们很少的选择,要么服从要么反抗。这些孩子不是为自己思考,而是要根据别人的反应做出动作。一旦这些孩子离开家,他们期望成为自己的主人。他们不想变成自己的父母。不幸的是,尽管人们常常与他们的继承物作战,但继承物常常还是俘获了他们。
■ 手足位置
Bowen同意这一观点:孩子形成的人格特质与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相关(Toman,1969)。虽然涉及的变量太多、结果太难预测,但如果将人格类型的总体知识和特定家庭的专门知识结合起来的话,有助于预测孩子在家庭情感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Bowen的理论为理解兄弟姐妹的敌对心理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假设母亲很担心孩子之间的嫉妒心理,于是希望给他们同等的爱(尽管这几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她的焦虑的表现形式就是对其一视同仁,可是保证完全公平的努力恰恰暴露了她心中的焦虑。每个孩子对于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得到多少程度的关心是相当敏感的。结果必然是争吵和怨恨,而这正是母亲费尽心机想要避免的。更有甚者,因为母亲很焦虑,她会急于控制孩子们的感受并居中调停,于是就剥夺了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加重了孩子没有被平等对待的感觉(“为什么要让我回房间去?明明是他先开始的!”)。
因此,同胞手足间的冲突好像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吵闹是最自然不过的),但实际上是三角中的一环(当然,如果母亲将注意力过多投注在孩子身上就会造成其他三角:包括她与朋友、职业和丈夫的关系)。
近来,Frank Sulloway(1996)的一本颇具争议的书《生而反叛》(Born to Rebel)讲述了出生序列的重要性。Sulloway遍览五百年传记史料,找出超过一百万份传记的复杂史料作为佐证。他认为,个人的人格特质是手足之间用来相互竞争、在家庭中寻求位置的策略。
长子女倾向于认同权力和权威:他们运用自己的体型和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以掌控弟妹的方法来减少有弟妹的代价(Alfred Adler认为长子女常常会成为“渴望权力的保守派”,因为他们总是在努力保持失去的优势地位)。丘吉尔、乔治·华盛顿、安·兰德(Ayn Rand,哲学家和小说家)和罗须·林鲍夫(RushLimbaugh,著名政治评论家)是最典型的代表。
作为较晚出生的孩子,他们容易认同被压迫的地位或者要挑战现状。他们对新的经验较为开放,这种开放的心态也能帮助其寻找到新的立足点。他们中间出了好多冒险家、偶像破坏者以及异教徒。圣女贞德、马克思、列宁、伍尔芙、比尔·盖茨等都是次子女的代表人物。发展学家一度认为家庭环境是共享的,实际上并非如此。每个家庭实际上是由众多微观环境、小生态环境以及显著的优势点组成的,兄弟姐妹经历同件事情,但是看法却相去甚远。
■ 情感阻断
情感阻断是代际之间处理不分化的方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融合越高,情感阻断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一些人用逃离来寻求距离,另一些人采取比较情绪化的做法,通过避免私下的交谈,或者将自己与其他人孤立起来。
Michael Nichols(1986)说明人们是怎样将情感阻断错认为成熟的:
我们将与父母的分离作为一种成长的标志,我们通过保持与家庭纽带的独立来衡量自己成熟与否。但很多人视家庭为放射性物质,那是造成巨大痛苦的来源。即使是短暂探访父母或者是父母的短暂来访,都会使得为数惊人的成年男女感到无助至极。(p.190)
■ 社会情感过程
Bowen预见现代人关注社会如何影响家庭的功能。Kerr和Bowen(1988)引用了高犯罪率给社会带来更大压力的事例。Bowen承认性别、阶级和种族歧视是令人不快的社会情感过程,但是他相信,如果个人和家庭有很高的自我分化的话,就能较好地抵制社会影响的负作用。
基于理论的考虑,Bowen式治疗师Monica McGoldrick和Betty Carter①强调性别和种族的不平等。这些女性主义Bowen式治疗师认为不应该忽略性别不平等,也不能忽略让男性和女性陷入无弹性角色的先天限制。此外,她们还指出,认为男女两性同是性别偏见的受害者这一观点并不准确。妇女生活在一个受限制的社会环境中,男性在强化这一环境———男人可能并未意识到他们相对于妻子和母亲拥有的权力和优势,只是对此认为理所当然。确实,这一社会现实有利于男性,让他们去占领世界。
McGoldrick在呼吁关注家庭中的种族问题上面是个领袖。她的著作《种族和家庭治疗》是家庭治疗关注这一敏感问题的力作(McGoldrick,Pearce和Giordano,1982)。如果不能理解每个种族的文化规范和价值是不同的,那么治疗师的危险就在于将自己看待家庭的方式强加在家庭上,认为家庭的看法不是标准不同,而是“功能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