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的肆虐,继大家对民政局“离婚预约爆满”惊叹后,网课摇身变成了众家长的哀嚎。一场疫情,我们看到了很多的问题少年和问题父母。
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因为睡懒觉不起床,上网课不认真,家长忍不住训斥了他几句。没想到,孩子竟然就不顾一切从楼上跳下。等到父母发觉为时已晚。
此刻在孩子身边的父母,看着躺在血泊中的孩子,捶胸顿足:“我不该骂你,不该逼你做作业,我再也不逼你学习了……
无独有偶,3月6日,一位上海妈妈刘女士,在家辅导孩子上网课写作业。她期望孩子认真严肃,孩子偏偏自由散漫,她期待孩子勤奋努力,孩子偏要马虎偷懒。孩子怎么着都好像是和她对着干。
绝望之际,刘女士跳河轻生。 消防人员迅速赶到河边营救,刘女士哭着说:“不要救我,我太累了,他(指她自己生的娃)就希望我去死啊……”
面对叛逆的孩子,无数的父母心力交瘁,表面看来,是疫情之下,网课作妖,是一场意外,如果正常开学,问题是不存在的。但是,作为父母,让我们理性的思考几秒钟,这场疫情是不是把本该家长解决,却一股脑丢给老师的教育问题暴露出来了呢?作为特殊时期的教育方式,网课没有罪。
真正的痛点在于:
每个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存在问题的家庭
每个问题家庭背后都存在问题的父母。
每个问题父母背后,都有一个或一堆教养误区。
● 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我们的孩子?
● 我们明明爱他/她,反而他为什么却越来越恨我们?
● 我们期待他越来越好,他为什么非把最坏的样子给我们看?
● 我们把一切都给了他,但最终为什么成了他的仇人?
看见亲子关系的这些真相,就避免余生无数哀伤。
爱,每个孩子生而应得的礼物。每个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对周围的环境已相当敏感。所以,在人生的起始阶段,最需要的需求,就是拥有归属感和确认自己是重要的。换言之,就是被爱和爱的需求。之所以把“被爱”放在前边,是因为一个人只有感到被爱,才能有爱,然后才能去爱。所以,每个宝宝6岁之前,父母的陪伴、照顾、抚摸、亲吻,一遍遍用言语和行动重复给孩子传递“我爱你”的信念,这种言传身教的习惯、认知、和契约精神,是孩子一生用之不尽的爱的礼物:不少家长肯定会反驳:
“抱歉,我做不到。我要养家糊口,要为一家人吃饭忙得团团转,我实在抽不出空陪孩子。”
理解,众生皆苦,我们分身乏术。
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家庭教育师负责人的告诉你: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不一定会憎恨父母,但和那些有父母陪伴的人相比,他们的成长会艰难很多。
他们没有在一个安全感充足的环境里,被充分而毫无保留地爱过,所以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值得爱,也不自信别人是否会真的爱自己。
但对爱的渴求,会让他们陷入第二个误区—— 叛逆或捣乱
实质上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求助信号。七八岁的孩子狗都嫌“。总有6岁到9岁的孩子家长求助:孩子特别调皮捣蛋,好像有多动症。或者,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胆子也越来越小。其实,前者不过是通过不停制造事端的方式,让家长重视自己,而后者不过是用拒绝沟通的信号,让家长反思之前的漠视。所以,当你的孩子“不再听话”或“过分听话”,其实都在向你发出求助信号:看见我,听我说。到我的心里来,
我有很多困惑想让你帮我。
叛逆,父母权力失控的替罪羊。叛逆的表现,是不愿失控的父母,和渴望独立的孩子之间的权力斗争。叛逆的误区,是父母从自身想当然的经验出发,以屏蔽危险的方式,阻挡了孩子体验人生的可能。但父母们偏偏忘记了,孩子的成长,不来自父母的说教,恰来自自己的经历、体悟,和由此带来的行动及改变。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特别爱掌控一切的父母。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她身为一个独立人的愿望强烈,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做好。而吃过很多亏,也看透很多事儿的家长,从经验出发,很想把自己人生的经验和教训统统告诉孩子,并去证明:
“所有的一切,都非你想的那样。”
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家长就会采用打击、否定、控制的方式,从嫌恶语言到粗暴行动,不停向孩子灌输:“你还小,你狗屁不懂,你是错的。”
但,一张纸和一只蝴蝶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从不任人摆布。
渴望长大的孩子,并不会因为家长的控制和恐吓,而放弃去实践自己想法的可能。
很大程度上,他们为了反击父母,故意按照父母说的反着来。
叛逆,就这样诞生。
所以,缓解叛逆的最好办法,不是当一个大包大揽,什么都替娃做的父母,也不是当一个甩手掌柜,任娃自己瞎扑腾,而是当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远远看着,在孩子需要时,你伸出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告诉孩子:
你不必复制父母的人生,
但你值得用自己的汗水,
浇灌出一块不一样的麦田。
复仇,坏孩子惩罚父母的阴谋。
很多法官,在谈到少年犯的问题时,几乎异口同声的说:“病根在家庭。”很多孩子是在向童年复仇。他们从始至终感觉不到父母的爱,为了报复父母的不爱、冷落、控制、抛弃或虚伪,通过反复做父母最害怕最讨厌的事情,来激怒父母,报复父母,直至走铤而走险。比如,从逃课逃学,到作奸犯科,自残自杀,甚至杀人越货。他们企图通过极端行为,来控诉父母,最终毁掉的,是整个家庭,是自己的整个人生。
无能,是令人扼腕的惩罚。
一段关系,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最糟糕的状态从来不是争吵,也不是较量,最具破坏力的,是发自内心的冷漠和失望。一个孩子,如果从小不被人爱,孩提时期发出求关注的信号,被一次次漠视,当他企图用叛逆的行为向父母发出呼救时,又遭到强力镇压,他想复仇但又没有勇气,就容易走向的一个极端:丧失一切热切的希望后,破罐子破摔,变成一个废物给父母看。
所以说,反抗的孩子,从来都是好孩子。
最让人担忧的孩子是这样的,认定自己一无是处,对人生绝望,打心眼里厌恶自己,就此沉沦,浑浑噩噩,直至周围所有人都放弃他。
那么,这个人见人烦的巨婴,又是如何沦落至此呢?
这世上从来没有尽善尽美的家庭,没有生来就会教育的父母,也没有生来懂事的孩子,但爱和被爱的需求是永恒的,它会引领我们,去突破思维惯性的高墙,历经成长的挫折和蜕变,最后拥抱新生。只是,如果我们的教养方式一开始就出了差错,这条路会走的无比艰难。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走向新生的路,最早开始于孩子出生的过去,其次也是现在。
-END-
心理工作室,我们一直在努力~
微信平台:不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分享心理课程,欢迎扫描关注疫情期间,心理工作室网络课程将陆续上线,网络/地面咨询均正常开展,团体活动及地面课程等疫情稳定之后陆续开展;
专业提供:心理咨询、讲座、社区院校企业服务,欢迎大中小幼学校、企业、街道社区、公务单位等洽谈合作;
网络/地面心理,请提前预约;
(1)学习障碍、厌学、恐学、考试焦虑、紧张等;
(2)学习能力提升,注意力记忆力提升;
(3)亲子教育、早恋、网瘾(手机成瘾)、叛逆等;
(4)婚恋家庭、职场关系、就业指导;
(5)各类心理问题评估诊断;
(6)各类心理问题、行为障碍、心境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