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每次都是100,你怎么又只考了85?”、“别人家的老公升官升得多快,你怎么就一直原地踏步走”…诸如此类的话,相信每个人应该都说过。
正如网络上兴起的讨伐“别人家”现象一样,不少人诉苦,“我从小最恨‘别人家孩子’,他们总比我优秀;现在又要和‘别人家老公’比,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哇。”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而对自己抱怨不断呢?人虽应有向往美好之心,但凡事并无尽善尽美,求全责备乃至苛责只会形成一种畸形的心理现象。当然,偶尔对别人的“好”羡慕下是正常的,但若一味这样,从“羡慕”至“嫉妒”直至“恨”,久而久之,很容易走进误区,形成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偏盲”现象。这时,就会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最后变得凡事攀比,凡事较劲,凡事总往坏处想,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
事实上,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比较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的心理暗示很重要。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发现,大多数人都容易看不到别人的“不好”,因此,形成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没别人过得好。海伦·凯勒也曾说过:“面对阳光,你就把影子留在了身后;背对阳光,你永远沉默在阴影之中。”所以,凡事都往好处想,常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事情反而会朝着我们理想的状态发展。如果总是一味消沉,时间越久,只会对自己越发丧失信心。
羡慕“别人家”,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还是希望像“别人”一样幸福满足。想要做到此,其实并不难:其一,努力奋斗,弥补差距;其二,换位思考,贵在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