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我们工作室的来访者大多都带着各不相同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有一个共通点,内心缺乏安全感。
人的内心的那种安全感是一种渴望稳定和安全的心理需求。人人都需要安全感,大多数人可以从自身或周围的人身上汲取到这种品质。 如果我们追溯一个人安全感的建立,是要回溯到他的童年时期。
回想一下,在你0-3个月的时候,你的父母是否给了你“无条件的接纳”以及“重要性”,如果在这个阶段的父母并没有给你足够的情感接纳和关注,你的安全感就会出现问题,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孩子占有欲强,爱妒忌,长大之后会特别粘人,上学的时候会粘老师,会出现早恋的现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寻觅,去找到一个在他们面前自己最重要、最被接纳的人。
在你4-10个月,你开始学会自我安抚的方法,比如吃手,或者迷恋一些替代物,如枕巾、柔软的玩具等。这个时候的你已经不像上一个阶段那样完全需要母亲。而此时也是考察你的母亲自己有没有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她是否能够忍受你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你的母亲安全感不足,从而给你过多的照料和关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样完全需要自己,这样会妨碍了你在心理上的分离与独立。
等你长到10-16个月,你开始慢慢学会走路,大大的拓展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你会开始更多的交替尝试亲密与分离,常见的表现是,你一会跑到父母身边要求抱,一会又跑走自己去玩。正常情况下,经过多次亲密与分离的体验,你开始形成了安全感的概念,这样的你不会粘人,也不会排斥别人去抱你。
16-24个月,你开始尝试更多的分离与亲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脾气。有时候你的父母不太理解你。比如父母帮你穿上衣服,你自己又要脱下来。你开始迫切想要自己去尝试很多东西,你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支持,但是如果父母不允许你过多的参与,就会干涉你的自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你更重视的是这个过程,而往往父母更重视结果,从而剥夺了孩子自我探寻这个世界的机会。
24-36个月,你可以回想一下,在这个时期你的父母有没有放大外界的威胁。因为那个时候的你生活经验匮乏,而对未知的世界又充满好奇,不太了解水、火、电等危险,父母会强调,而形成过分的保护。而这种过分的保护看起来是在保护你,而其实是在限制你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从而导致日后的分离焦虑等问题。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把握的是适度的保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让孩子去尝试新鲜的事物。
如果你的安全感建立的好,看不到妈妈的时候,你便不会担心失去妈妈,妈妈不在身边,你仍然知道妈妈的爱还在心里,这样你就不会有分离焦虑,上幼儿园不会哭太久,也不会长时间不适应。在日后的失恋、亲人去世、遭遇挫折时,都可以有很好的承受能力。
了解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对一个人的安全感影响最大的就是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对于幼小的你来说,父母就是你的整个世界,父母之间偶尔的不愉快相当于世界局部冲突,父母之间的冷漠和敌对,他们的争吵甚至拳脚相加对于你而言,就是世界大战。你会因为父母间的冲突,把原因归在自己身上,觉得是自己不好、不乖,从而产生很大的不安和负疚感。所以,作为父母能给你的最大礼物,就是他们之间的和谐美好。
一个孩子在幼儿时期没有很好的建立安全感,日后成人,我们就会观察到这样的人在自我相处中会缺乏自信,在亲密关系中过分依赖,在人际交往中界限不清,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较差。
在我遇到的来访者中,很多人可以觉察到自己缺乏安全感。而每当他们带有责备的去回忆童年时期的父母时,我会跟他们说:也许你的父母在你还是孩子的时候,没有能力给你足够好的环境去体验安全感,或许因为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也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接纳”。而现在你长大了,你是个成年人有比父母更多的学识去了解自己,你可以有能力去帮助自己内心中缺乏安全感的小孩,去关注TA,去好好爱TA。
当那个在你心中缺乏安全感的小孩可以长大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对人的信任感也会跟着提升,对他人或外在事物的依赖程度则会慢慢下降,你将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能够从自己的内部获得真正稳定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