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有一批坚持“内卷”的校长,会被就地免职!
反内卷,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不管是哪个领域。
2025年的春天,中国经济的“反内卷”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李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明确表态:“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破除地方保护,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
这不仅是对企业低水平价格战的警示,更是对全社会“内卷病”的一剂猛药——而当经济领域的改革号角吹响时,教育领域的“反内卷”行动,早已刻不容缓。
经济反内卷:从价格战到创新战
光伏行业的价格厮杀、电商平台的“全网最低价”大战、制造业的产能过剩……
这些被总理点名的“内卷式竞争”,本质是低质量重复的内耗。
企业为了生存被迫压缩利润空间,员工在996中透支健康,最终形成“越努力越贬值”的恶性循环。
反观两会释放的信号,经济反内卷的核心在于“用创新打开增量。
教育领域同样需要一场从“拼时间”到“拼效率”的转型。
教育反内卷:从“周末双休”开始
当经济领域在整治低价倾销时,教育领域的“内卷”更为触目惊心:
高中生日均学习14小时,抑郁症检出率超30%;
家长为学区房倾尽积蓄,教师被升学率压得喘不过气。
这场全民参与的“教育军备竞赛”,本质上与经济领域的产能过剩如出一辙——重复训练制造出大量“解题机器”,却扼杀了真正的创造力。
今年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直指病灶:“破除唯分数论,培养会自学、能思考的创新人才”。
这意味着,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再是“考上985”,而是“培养能解决复杂问题的人”。
而近期引发热议的“高中双休政策”,正是教育反内卷的关键落子。
但仍有学校搞“周末自愿返校”的文字游戏,这无异于对抗中央政策——正如代表们所说:“要坚决防止违规办学,不能追求虚假的升学率。”
校长们,别再观望了!
一些校长至今还在纠结:“双休了成绩下滑怎么办?”“家长投诉怎么交代?”
这种思维恰恰暴露了教育内卷的根源——把学生当流水线产品,用时间堆砌虚假的“教育GDP”。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破除地方保护”,对教育同样适用。
那些偷偷组织周末返校、暗示家长补课的学校,与搞地方保护主义的企业何异?
那些仍在鼓吹“多刷一套卷子”的校长,已然站在了时代的对立面;
如果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双休”后,仍然耍小聪明,继续违规办学,这就站到了中央的对立面。
他们的结局只能是被就地免职。
教育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
经济反内卷的药方是“创新+出海”,教育反内卷的答案则是“素质+个性”。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分层教学”“职普融通”“免费学前教育”,本质上是一场教育供给侧改革。
就像光伏行业通过技术升级摆脱价格战,教育也需要通过课堂革命告别“填鸭式”教学。
这是国家意志,是中央主导,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违背,必须坚决执行。
结语:谁再内卷,人人喊打
李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说:“反内卷的本质,是坚决规避低质量同质化竞争。”
这句话既是对企业的告诫,更是对教育的鞭策。
当经济领域在整治“低于成本价销售”时,教育领域更要杜绝“低于健康价补课”。
2025年的中国教育,需要的不是更多悬梁刺股的故事,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奔跑的勇气。
中国的教育,更不需要任何“卷王”校长,坚持违规办学的校长,一定会被就地免职的。
全体校长们,现在是讲政治的时刻,是时候放下内卷,跟上这场变革了。
为什么要坚定地向无效内卷开炮,因为我也有儿子,因为我心疼我的儿子,心疼我们的下一代!
今天,我选择相信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