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式父母的爱总让人有负罪感?
“爸妈那么辛苦,就是为了能让你安心学习,你还净干这些没用的事。
我和你妈不怕苦只要你过得好我们怎样都没关系。
我不怕死,就怕给孩子添麻烦……”
似乎我们一出生父母就背了一身的的债,一身的老与苦,而每次一听到这样的话我们都会向欠债的人背了一身的债此一生都是为了还这些债。于是愧疚感油然而生。
还记得是小的时候学校的家长会吗,校长在讲台上讲着父母的辛苦,我们和父母在台下抱头痛哭。长大后才意识到,此时的校长应该是内心暗喜的吧,这看似成功的一场演讲其实就是内疚式教育本身。内疚式教育在心理学上的概念:核心愧疚诱导,指关系中通过让对方感受到内疚,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意愿。其中的必要条件是:让对方认为自己做错了。
中国式父母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习惯包办、控制孩子的大小琐事,自我感动式教育,却忘了孩子有被爱与自主的权利。在教育孩子上,过分注重孩子学习成绩,忽视孩子个性发展,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
中国父母偏爱打击式教育。“我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80分以下女子单打,70分以下男子单打,60分以下男女混合双打。”还记得这句自我挖苦似的话语么,初听时还感觉挺搞笑,作为咨询师以后忽然就理解了其中的苦楚。批评多,训斥多,讽刺多,挖苦多,表扬少,鼓励少,是中国式家长的典型。
中国父母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不注意孩子的个性,不在意孩子的特长,去培养各种特质的孩子。唯一的目标,就是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岂不知,孩子的个性,也是一种宝贵的天分。扬其所长,才能有所建树。
中国父母都想让儿女找个稳定的工作,不错的婚姻。体面的岗位,丰厚的收入,无风险,无压力,旱涝保收,风雨无忧。为此,很多年轻人,都被父母逼迫结婚,被逼着做着不喜欢的所谓体面的工作。于他们而言,结了婚就是任务完成了,然而这样的流程一样的未来真的儿女们想要的么,结婚重要,但不是必要,考公也并不意味着个天铁饭碗,喜欢和未来的发展更重要啊!
我们能怪父母么,长大了才知道父母用仅有的换我们长大,换我们半辈子的无忧。其实很害怕跟父母通电话,我一个朋友告知我,我会问为什么?他说,每次一到周末我会非常担心父母打电话过来,害怕手机忽然响起,它意味着我的麻烦又要来了。我问他怎么说,他告诉我,只要是 电话铃声想起,我总是觉得父母打来的,此时接起免不一顿唠叨,不接又怕父母担心,不接肯定会再次打进来。我问他父母会说一些什么让你不开心的话题么。会啊,催婚呢、相亲呢、工作啊、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但是我有自己的打算和安排,他们总是打电话我会很头疼,而且关于工作的事他们又帮不了我,除了说一些担心的话就没有别的了,就让我觉得亚历山大。很多时候真想发一次火,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但是,哎……每次到最后都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诚然父母的爱深沉但有时也着实沉重,拥有中国父母,是儿女之幸,也是儿女之痛。一方面,他们在父母百般的关爱和呵护中长大,深知父母的艰难和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父母束缚了手脚。
当然,我们怪父母不理解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真的理解父母么?我的导师告诉我,我们和父母生活在不一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理解不了他们经历了什么,就像他们看不了我们世界的灯红酒绿。理解能理解的,沟通理解不了的,信息的互通有无,远比在彼此认知的彼岸拉扯来的愉快。
中国式父母,一辈子都在等着子女感激,而中国的子女一辈子都在等着父母道歉。希望我们做父母的时候可以打破中国式家长的魔咒,成就自己,成就孩子。